欢迎来到暨南大学干部培训网!

双一流”建设高校

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

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

广东省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培训基地

珠海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培训基地

  • 干部培训咨询热线:
  • 400-072-5559
    干部培训项目总览

热门培训项目

暨南大学干部培训
当前位置:干部培训教育网 > 暨南大学 > 综合资讯 > 机构新闻 > 正文
综合资讯

咨询热线:

400-072-5559
在线获取干部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备注:
联系客服

暨南创新药物团队:做原创的中国药

发布时间: 2023-10-07 15:52:11   浏览次数 : 680    来源:暨南大学

原创新药缺乏,是制约我国医药科技发展的“卡脖子”问题。2023年9月16日,暨南大学生物活性分子与成药性优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启动会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广州召开。与会人员围绕成药性优化等重大科技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并结合实验室发展方向、建设任务、体制机制等提出了相关要求和意见建议。

目前,该实验室已获一类新药证书5件、临床研究批文6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项;通过产学研合作与技术成果转化,辐射带动了3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孵化了4家上市公司,近五年企业新增产值200余亿元。

该实验室主任、暨南大学副校长叶文才教授表示,未来,实验室将建成国际先进的生物活性分子与成药性优化创新中心,成为创新药物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探究中华宝库 开辟新药研发独门赛道

从药用植物“铁蜈蚣”里提取“三萜皂苷”,能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从蟑螂里提取“多肽”,能快速修复组织创伤……这些来自常见的动植物体内的生物活性分子,在研究人员手里打磨优化,化身为一副副治病救人的神药。

这样的奇迹持续诞生于这间名叫生物活性分子与成药性优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它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创新药物研发领域的全国重点实验室。之所以成为湾区“首个”,是因为团队另辟蹊径,开辟了全新的药物研发赛道——依托中医药资源优势,采用“基于表型的药物发现”模式,从源头开展创新药物研究,并构建了从基础研究到转化应用的创新药物研发链条。

目前国际上创新药物研究主要有两种模式:“基于靶标的药物设计”和“基于表型的药物发现”。“按照靶标来设计药物的化学结构,需要做很多分子才能碰上一个成功的药。因为设计出的分子在细胞、动物上有效,但在人身上常常灭有效果。”叶文才说。

实验室从临床验证有效的中药天然药物中寻找活性分子,大大提高了新药发现效率和成功率。生物活性分子经过成药性技术优化,不仅疗效更佳,且成本更低。“我国丰富的中医药资源,是研发原创中国药最大的优势。”

实验室创建了基于生源砌块的天然化合物高效发现新技术,构建了1.5万余种结构多样的天然生物活性分子样品库,为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了物质基础。



(天然生物活性分子样品库)

生物活性分子发现是创新药物研发的第一步。目前,实验室部署了四大方向的研究平台,包括生物活性分子发现、新药先导物的成药性优化、成药分子的绿色先进制造、符合临床需求的药效评价,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转化应用的创新药物研发链条。

近年来,实验室在药学科研方面取得丰硕成果:首创了亨廷顿猪等10余种符合临床需求的大动物复杂疾病模型;首次提出以翻译组指导人类蛋白质组草图及新蛋白发现的研究策略,发现了多个恶性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潜在药物靶标;研发了系列新型抗肿瘤和内源性生长因子类新药品种。

多名院士领衔 学科融合创新攀高峰

现代创新药物研发是个多学科协作的系统工程,周期长,成功率低。要破解这一难题,单靠一个学科、一个团队是远远不够的。

实验室组建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姚新生、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马丁·班威尔等院士领衔,药学、基础医学、生物学、化学等多学科优势资源交叉融合的“高段位”人才队伍与“超强势”学科组团。

实验室四大主攻方向都配备了学科带头人。将肿瘤、感染、神经系统等多种重大疾病纳入研究体系,推动活性分子发现、成药性优化、新药研发与转化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大咖导航指引,让实验室的年轻人提振了创新药物研发的信心,拓展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

“一周7天、每天十多个小时的研究是我们的工作常态。”国家优青王磊说,大咖们给予我们研究方向上的个性化指导、牵线让我们与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交流学习,并鼓励我们朝着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前沿领域勇攀高峰。



(姚新生院士指导学生做科研)

目前,实验室拥有固定研究人员155人,其中国家级人才44人次,以及国家杰青8人、长江学者7人、国家千人计划5人、“四青”人才16人。

老中青结合、有着浓厚传帮带氛围的高水平研究团队,让实验室源源不断产出科研成果。近五年来,实验室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700余项,总经费超5亿元;在Nature、Cell等发表了系列高水平论文;获授权发明专利161项。

各学科之间也互促互补,2021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暨南大学药学学科均进入全国前5%(排名第七位),与药学学科相关的7个学科进入ESI前1%,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现已进入1.07‰。

高品质成果转化 赋能医药产业加速发展

“药物研发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药物先导物成药性优化。”叶文才介绍。这不但是实现新药源头创新的前提,也是影响创新药物研发周期和成功率的决定性因素。实验室每年发现生物活性分子约100个,新药先导物10多个,而成为新药候选物的最多只有1-2个。

2021年,一类新药奥雷巴替尼在中国获批上市。该研究采用靶向关键氨基酸的精准设计策略,结合“优势骨架”设计提高成药性,成功开发了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Bcr-AblT315I突变体抑制剂。这是实验室在成药性优化关键技术的又一大突破。

该药解决了携T315I突变耐药患者无药可医的困境,被美国FDA和欧洲委员会授予“孤儿药”和优先评审资格,并入选中国2021年度重要医学进展。

此外,实验室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系列新药广泛应用于临床上难愈性创面的治疗,已在5500家医院应用6500万人次,并孵育了3家上市公司,创造经济效益超过100亿元。



近期,王磊负责的美洲大蠊组织修复肽项目取得新成果,发现多个具有显著药理活性的多肽类候选药物,能促进组织修复和胶原蛋白生成,可广泛应用于胃溃疡、口腔溃疡、褥疮、糖尿病足创面、术后创面等疾病,以及美容抗衰等医美领域。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该修复肽安全性好、稳定性高、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面向全球 建设国际先进新药研发平台

多年来,依托侨校特色资源,实验室与东南亚、南美洲、非洲等“一带一路”国家的医药研发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我们致力利用‘一带一路’国家丰富独特的生物资源,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合作,进一步促进世界创新药物的发展。”叶文才说。

2018年,一位“跨国学者”、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马丁·班威尔加入暨大,悉心为中国药物化学研究走在国际前沿而攻克难关。实验室还先后引进了优秀法裔青年药物化学家Kamel Meguellati等全职在岗的外籍教授9人。

如今,“重任在肩”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已为成为创新药物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制定了清晰的“路线图”。

未来五年,实验室致力实现药物先导物多维度成药性优化等4项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获得新药候选物30个以上,研究成果支撑3-5个新药品种获批新药证书或生产批件,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药物先导物成药性优化研发平台。

未来十年,实验室还将突破一批核心技术、研发一批创新药物品种、培养一批领军人才,建成国际先进的生物活性分子与成药性优化创新中心,支撑和引领我国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推荐文章
干部培训教育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72-5559删除。
干部培训教育网
全国高校党政干部培训、传统文化培训一站式服务平台,汇集全国各主流知名高校和传统文化培训培训机构一站式服务,给您实实在在的方便。

培训电话:

400-072-5559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蔚来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禁止复制    违者必究     渝ICP备18017634号-8        渝公网安备 500000号     网站地图     XML地图
获取方案 在线咨询 培训电话
400-072-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