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东南大学干部培训网!

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之一

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

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江苏省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培训基地

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江苏省经信委产业人才培训示范基地

  • 干部培训咨询热线:
  • 400-072-5559
    干部培训项目总览

热门培训项目

东南大学干部培训
当前位置:干部培训教育网 > 东南大学 > 综合资讯 > 时政要闻 > 正文
综合资讯

咨询热线:

400-072-5559
在线获取干部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备注:
联系客服

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发布时间: 2023-04-17 14:57:12   浏览次数 : 426    来源:内蒙古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兼顾促发展和保民生,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把高质量发展的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的高生活品质,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治国有常,统筹发展与民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也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前提,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二者辩证统一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

高质量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前提。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为民生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着力以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而为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筑牢了物质基础。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程度改善,同时,人们对生活品质也有了更高期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前我们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则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其重要前提就在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我们党切实回应群众民生关切新呼声的重要举措,也是扎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们要统筹兼顾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处理好“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关系。对于我们这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如何将做大的“蛋糕”公平合理地分好,直接关系到人民利益、关系到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也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现实课题。因此,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激发各种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者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扩大内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共建共享,汇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初心使命,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不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建设。同时,又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从国情民情发展水平出发,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需要和可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上,处理好高质量发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系,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良性互动,不断推进民生事业可持续发展。此外,实现高质量发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还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调动群众的奋斗精神和创造潜能,激发民智、汇聚民力,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以民为本,共享发展成果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最终目的是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重视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着亲民、爱民、忧民、为民的人民立场,饱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家国情怀。近年来,全国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这正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写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首要位置,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改善民生福祉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彰显了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不变初心和使命担当。

保障民生,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手段,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社会保障体系则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保障民生至关重要。必须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兜住民生底线,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完善民生工程长效机制,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把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抓实抓好。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超过10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超过13亿人。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还要继续优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民生保障网织得越来越密实,让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越来越精彩。

改善民生,满足美好生活需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生态环境等各个民生领域部署一件件民生实事,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发展质量不够高的直观表现。因此,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不仅要重视量的发展,更要解决质的问题,要综合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强基固本,释放内需潜力

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拉动消费又促进投资,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促进和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良性循环,对于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了部署,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形成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将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复苏,不仅是稳经济增长的需要,也是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要。扩大内需,促进消费需求增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从增加居民收入着手,又要坚持供给侧与需求侧相结合共同发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意愿,是拉动内需的前提条件。扩大内需关键在于提振消费,而提振消费关键在于让老百姓有钱花、敢花钱、有地方花。我们要进一步促进就业,提高劳动者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前提。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长治久安。要不断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各类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机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还要完善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夯实社会保障的兜底作用。提升居民消费意愿,既要促进充分就业和提高收入水平,让老百姓多挣钱;也要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减少消费的后顾之忧,让老百姓敢花钱。

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做好经济工作的主线,努力提升我国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和不断升级的物质文化需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当前,我国一些行业和产业,一方面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又有大量关键装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还依赖进口。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需要从供给侧发力,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说到底,就是要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价值旨归。党带领人民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教授,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


推荐文章
干部培训教育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72-5559删除。
干部培训教育网
全国高校党政干部培训、传统文化培训一站式服务平台,汇集全国各主流知名高校和传统文化培训培训机构一站式服务,给您实实在在的方便。

培训电话:

400-072-5559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蔚来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禁止复制    违者必究     渝ICP备18017634号-8        渝公网安备 500000号     网站地图     XML地图
获取方案 在线咨询 培训电话
400-072-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