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干部培训网

山东

山东党政干部培训、党性教育培训门户网站

服务热线:400-072-5559
返回主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山东干部培训网 > 学校新闻 > 威海·卌载征程再扬帆 | 威海校区推动有组织科研创新发展
新闻中心

咨询热线:

400-072-5559
方案获取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备注:
联系客服
推荐高校更多+

威海·卌载征程再扬帆 | 威海校区推动有组织科研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4-10-22 14:44:55   浏览次数:954    来源:山东大学

编者按:四秩芳华弦歌不辍,百廿荣光薪火相传。今年是威海校区办学四十周年。40年前,山东大学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气魄,创建了威海校区。40年来,威海校区始终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以昂扬奋进的姿态,谱写了一曲不断深化改革、科学发展的新篇章。值此办学四十周年之际,为充分展现40年来威海校区发展取得的成绩,全面总结办学经验,凝聚新征程上的奋进力量,特别推出威海校区办学四十周年巡礼系列报道。

 

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的集中交汇点,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威海校区主动对标对表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入实施山东大学“学术兴校”战略,坚持“承担大项目、构筑大平台、凝聚大团队、引育大人才、产出大成果、作出大贡献”,聚力加强有组织科研,深化交叉融合创新,推动科研事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两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牵头完成世界首幅1:250万月球全月岩石类型分布图,自主研制世界首套35-40G太阳射电动态频谱系统以及我国首台光谱成像日冕仪;一批人文社科领域学者围绕重要命题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文学评论》等重要期刊发表理论研究成果……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 提高科技创新供给能力

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以推动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和产出重要科研成果为抓手,以高层次人才团队和创新平台为支撑,实现了科研方向有聚焦、研究领域有特色、科研成果有创新,科研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坚定服务“国之大者”的目标导向,聚力有组织科研,建立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和重大团队的一体化申报论证机制,推动校区承担的省部级以上项目数量和获批科研经费实现跨越式增长。近年来,校区承担国家级项目511项,获批省部级以上项目1529项。年度科研立项经费连续翻番,总立项科研经费超11亿元。

科研平台和人才团队建设成效显著。加强重点学者和优秀团队支持力度,挖掘申报潜力、加强服务跟踪、完善科研支撑保障,科研平台以及杰出人才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绩。近年来,校区建设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和重点研究基地18个。获批包括国家杰青、优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以及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等在内的国家级人才项目16项,山东省杰青、优青等在内的省级人才项目18项。近3年获批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6项。

高质量研究成果不断呈现。坚持“四个面向”,紧盯科技前沿领域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落实体制机制改革,协同汇聚一校三地优势资源和科研攻关合力,谋划推动重大科研成果产出,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及引领性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山大力量。近年来,校区出版学术著作480余部,获得地厅级以上表彰奖励602项。云昌钦教授主持完成的“IES500电力调度自动化主站应用环境”项目和徐天河教授参与完成的“全球坐标框架建立与毫米级历元框架维持关键技术”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其他领域科研成果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和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6项。

围绕产学研融合发展 推动有组织科技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近年来,校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将服务产业发展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战场,紧紧围绕山东省十强产业和威海市八大产业集群布局,大力开展各类有组织科技合作工作,充分激发和释放校区科技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持续助力解决产业发展遇到的“卡脖子”问题。

多措并举推动产学研融合。充分利用各类渠道建立起与产业界的合作关系,抓住一切机会推广具备落地条件的研究成果。精心组织研发团队参加全国性和地区性的成果展示推介会,将蕴含先进技术特征和巨大市场潜力的成果,面向相关行业进行精准推介。用心建立与外派挂职教师的工作互动机制,共同深入挖掘当地的科技资源和技术需求,助推当地企业的产业化技术和产品迭代升级。悉心搭建校企科技合作平台,逐步建立起与重点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从源头上着手,将企业的实际需求作为创新工作的命题,使研究成果更接地气,更加有利于达成产业化目标。

科技合作成效不断凸显。近五年来,校区科技合作工作发展态势良好,年均签订横向合同120余项,科技合作经费年均增长率超过30%,其中百万元以上科技合作项目32项。先后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等400余家企事业单位解决了600余项技术难题,服务范围辐射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为省内外合作单位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聚焦文化引领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威海校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重要回信精神,加快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积极承担国家重大项目,服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为助力壮大“山大学派”,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承担重大项目,打造学术品牌。高度重视重大项目与交叉项目培育,推动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研究,以重大项目为载体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近年来,围绕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东北亚命运共同体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研究,校区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6项,其他国家级社科项目73项。同时,聚焦学术前沿,举办“复兴论坛”“海滨论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东西文明交流互鉴”“新时代中华美育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等高端学术论坛,形成了蓝绿大讲坛、厚博论坛、社会科学前沿热点等系列品牌活动,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

围绕重大命题,加强研究阐释。持续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推动校区学者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两个结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文明交流互鉴等命题开展相关研究。《“第二个结合”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明观的中国表达》《“两个结合”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等研究成果相继在重要刊物发表。文化传播学院张红军(笔名泓峻)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在《中国社会科学》(2024年第9期)“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学理化阐释”栏目作为首篇文章发表。“中国近代社会主义文献汇编”工程阶段性成果《清末民初中国社会主义论争文献汇编(1871~1915)》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提供了学理和学科支撑。承担多项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艺术领域创作的舞剧《西楚霸王》等多部作品获评山东省泰山文艺奖等表彰奖励。校区主办的学术刊物质量不断提升,《劳动经济评论》入选CSSCI集刊、《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入选AMI核心集刊、《东亚评论》入选AMI入库期刊,努力成长为引领学术研究的高端阵地。

服务治国理政,推动新型智库建设。发挥校区特色优势,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着眼于国际问题、“双碳”战略、法治建设、文化传播、经略海洋和乡村振兴等方面开展资政建言、决策咨询,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贡献重要力量。近三年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160余项,立项经费2500万元。蓝绿发展研究院在海洋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管理和绿色发展等国际前沿领域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国际问题研究院在“文明交流互鉴”“‘一带一路’学术和话语体系构建”等学术研究领域产生重要影响,自贸区研究院整合校内外资源,打造山东大学自贸区研究高地,为国家和山东省自贸区建设贡献力量。近五年来,校区形成了60余人的智库研究队伍,160余篇智库成果被国家有关部委和山东省委省政府采用,充分发挥了智库在服务治国理政、公共外交和文化互鉴中的重要作用。

守正创新践使命,砥砺奋进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威海校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创新方针政策和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实施科研创新倍增计划,推动跨学科、跨学院、跨校区学科交叉融合,打造文化传承发展创新高地,组织重大重点课题攻关,持续提升学术核心竞争力,不断产出原创性重要科研成果,为推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荐文章
干部培训教育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72-5559删除。
干部培训教育网
全国高校党政干部培训、传统文化培训一站式服务平台,汇集全国各主流知名高校和传统文化培训培训机构一站式服务,给您实实在在的方便。

咨询热线:

400-072-5559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蔚来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禁止复制    违者必究     渝ICP备18017634号-8        渝公网安备 500000号     网站地图     XML地图